导航菜单
图片
图片
全站搜索
信用查询
自定内容
专业的征信服务机构
图片

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

文章分类
文章正文
信用货币化浅思
作者:admin    发布于:2019-08-27 08:03:51    文字:【】【】【

    对信用能否完全货币化的思考源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对信用产品的应用方面的一次调查,在火车上,与同事进行争论,焦点在于“信用能否用于消费”。“信用是财富”、“信用具有价值”,这两点我和同事都是赞同的,但是信用能否用于消费,却有不同的看法,同事的看法是信用不是消耗品,不会越用越少,比如说,“芝麻信用分”用于“零押金”的酒店预订服务及车辆短租自驾,这一过程中,以芝麻信用分为衡量的信用并没有减少,信用没有被消费。我的看法是信用是可以用于消费或者说被消耗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贷款,随着贷款额的增加,自然人或法人的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其信用等级下降,基于信用等级衡量的信用是下降或减少的,那么我们能否认为信用是被消费了呢?

    火车上的争论没有结果,但是这引发了我对信用的思考:什么是信用?信用具有价值,其价值如何衡量、如何实现?信用能否用来直接购买商品或服务,能否完全货币化,成为价值尺度,从而取代货币?

一、我所理解的信用

    信用(Credit)的词语解释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另一种解释是“信而用之”。从信用这个概念的产生至今日,其涵义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应用范围越来越宽泛,如借贷关系中的国际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社会治理中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不一而足。通常我们对“信用”的解释和理解主要基于道德、法律、经济三个层面,道德层面的“信用”主要是指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践约”行为;法律层面的解释有《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活动应当遵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以及《合同法》要求“当事人对他人诚实不欺,讲求信用、恪守诺言,并且在合同的内容、意义及适用等方面产生纠纷时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解释合同”;经济层面,“信用”主要指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让渡商品和货币使用权的一种经济行为。道德层面的践约行为、法律层面民事活动、经济层面的经济行为都指出信用是一种行为。我们将信用遵守承诺的行为做一下外延,将遵守承诺外延到遵纪守诺,“纪”可以理解为法律、法规、契约,以及人们普遍认知的伦理道德;行为外延至行为结果,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信用作为遵纪守诺的行为会对社会有正面的影响。这样,对不同领域对信用的定义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可以认为“信用”是“人”在社会或经济活动中,长期遵纪守诺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对社会产生了贡献。

    对“信用”的归纳总结包含以下含义:(一)信用是遵纪守诺行为。(二)信用对社会产生了贡献,具有社会属性;(三)信用可生产、可积累、可消失,长时间的遵纪守诺生产、积累了信用,违法或违背承诺或契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信用就减少或消失了。

二、信用的货币化

    探讨信用的货币化,还是从“信用能否被消费”的回答着手。我也曾和多个同事交流过,多数人认为信用是不可以消费的,因为信用不可转移,不能直接购买产品或服务,不能成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信用也不可以货币化,因为其价值无法衡量,不能成为价值尺度。个人并不认同上述观点,认为信用是可以货币化的,货币的发展正是信用价值不断物化或者说货币化的结果。下文从信用的商品属性、货币的本质、信用货币化的过程等角度,予以阐述。

    (一)信用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信用具有价值。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商品形成过程中,不论使用什么工具、原材料和生产的方式,都消耗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将之抽象化形成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本文将信用归纳为遵纪守诺的行为并对社会产生的贡献,有两层含义:其一,信用与劳动密不可分。信用行为的本身通常伴随着劳动,如自然人对外提供劳动或服务,是劳动也是信用行为,即是说信用在被创造过程中伴随着无差别的劳动,同样具有价值。其二,信用具有社会属性,表现为行为对社会的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将人力和脑力的消耗量作为尺度,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并通过市场上的价格来反映。信用的价值可以通过行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即将信用对社会贡献抽象化、无差别化,可以进行比对、计量。

    信用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在市场交换中具有两种基本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作为物质而存在,二是社会属性,交换者的主观上需要。使用价值对于占有者来说是作为非使用价值而存在的,而对交换的另一方来说是使用价值。信用有些类似于服务,具有特定的使用价值,它不依附于物质,但对交换另一方具有使用价值。自然人(占有者)依据劳动合同或承诺提供劳动或服务,购买者(交换者)需要自然人遵守契约或承诺,需要占有者讲信用,对购买者而言讲信用的占有者具有使用价值。法人(占有者)对外提供商品或服务亦是如此,购买者需要法人讲信用,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亦是占有者的信用。信用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商品的特征,其成为价值尺度是有可能的。

    (二)货币是信用的价值体现

    信用与货币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天然联系,可以说相伴而生、相随发展。以货币为媒介,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以分离,这种分离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这其间,信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卖者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获得货币,买者支付货币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都是基于货币的信用。我们对于货币本质的认知也在不断的发展。货币概念最初提出都是以货币职能来定义的,如“人们普遍接受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购买力的暂栖处”、“净财富”等,都属于货币的职能定义。本人认同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物物交换阶段,交换存在于物品所有者两人或多人之间的相互约定。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时,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越来越低,需要一个总能满足交换者需求的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其含义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那么任何一个交换都是物品所有者与市场之间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其载体就是物化的交换权契约——货币。理解了货币的契约本质,就不难理解货币本身就是信用的产物,货币发展就是信用的发展,不同阶段、不同表现形式的货币,一般等价物、贵金属、纸币、电子货币,其发展总是促进了商品流通,促进了交易,也促进了信用的发展。从货币的职能看,货币对信用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简单说,延期支付支持了商品的赊销、赊购,而商品赊购、赊销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愈来愈大规模的赊销、赊购就是信用扩大、发展的过程。

    (三)现代货币的发展是信用不断转化为货币的过程

    现代货币与贵金属完全脱钩,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层出不清的货币表现形式,正是信用不断向货币转化的过程。这里我们简单阐述下“信用是财富”这一概念,大多人对“财富”都理解货币和实物资产,个人认为应该从购买力这一角度来认识“财富”,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应代表着购买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商品数量,或者说所拥有的交换权。信用是遵纪守诺行为及行为对社会的贡献,其价值可以通过行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信用是财富意味着信用的价值也是在交易中实现,也可以转化为商品的交换权。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信用具有价值、信用是财富,但是信用的价值如何实现或者说信用这一财富如何应用仍是有些模糊。事实上,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货币为媒介,将信用这一财富不断地由无形转化为有形,表现为货币表现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以个人为例,支票和信用卡都是货币的表现形式之一,支票和信用卡的出现正是个人信用转化成为了货币,其出现时间的早晚,反映出个人信用转化为商品交换权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所以说,现代货币的发展就是信用不断转化为货币的过程。

    (四)大数据加快了信用转化为货币的进程

    我们生活在“数据爆炸”时代,打电话、上微博、聊QQ、刷微信、浏览网页,购物、旅游、看病等,都在不断的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忠实地记录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广泛流动的时代,巨量的数据在金融、商业、社会公共管理等领域的传播路径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生活在一个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的时代,经济学家、行为专家等通过海量的数据对人的行为预测的越来越准确。微软纽约研究院经济学家大卫·罗斯柴尔德利用大数据准确预测了2014年第86届奥斯卡24个奖项中的21个奖项。2012年,他正确预测了美国51个行政区中50个总统大选的结果。

    海量、多维度的数据信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都为准确评估信用量创造了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人”遵纪守诺行为越来越多地被记录、传播,了解的越多,“人”的信用总量越容易确定;数据处理技术越先进,估测、量化“人”的信用对社会的贡献量可能性越高。个人认为“芝麻信用分”就是将人的交易信用货币化的的尝试,芝麻信用分可用于申请签证、“花呗”额度、零押金酒店入住和租车、申请个人贷款,已具备了货币的部分职能,未来有一天“芝麻信用分”也有可能成为货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结束语:本文从对“信用”的理解、货币本质出发,简单阐述了信用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所思所虑有很多不足之处,观点也未必为大家所接受。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还有很多值得思考与研究之处。如“信用”是否可以作为货币发行的依据?“信用”持续的转化为货币,转化到一定程度,以“信用”为锚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避免货币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理论上,“信用”总量确定了,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可以确定,货币量可以随着信用总量变化自动调整,货币政策会不会失效或异化?对我们评级机构而言,若“信用”完全转化为货币,我们评级机构职能会发生什么变化?成为资产评估机构,亦或是另种含义的货币政策制定者。本文对信用货币化的探讨仅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智慧远比我要深远,若有志于此,会研究的更为透彻。

 

全屏背景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18  鼎创认证(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19017253号 
地址:湖北武汉汉阳区归元寺南路1号远洋东方境世界观8号地11栋10层18号    服务热线 : 027-85732225



图片
图片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027-85732225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